3400点附近,市场再次陷入反复震荡。不少朋友抱怨行情难做,甚至再次被套牢。更有人感叹,这波行情根本没赚到钱。深入了解后,发现大多数人仍在用过去的经验应对市场,结果自然是张冠李戴、错误频出。市场在变在线炒股配资网,如果思维不变,亏损几乎是必然的。
一、从炒项目到炒谈项目:市场逻辑的嬗变
最近创新药板块火得不得了。于是有朋友很自然地想到:其他医药股还没动,创新药涨了,其他医药股迟早要涨。于是早早埋伏进去,结果反而被套牢。
但市场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:创新药的炒作逻辑已经从“炒BD项目”变成了“炒BD预告”。成不成已经不重要了,只要像集团一样,提前发一个预告——“我和某某国际药企在谈某个BD项目”,股价就能起飞。其他上市公司也迅速跟进,中国生物制药紧随其后发布类似预告,股价同样爆发。
看到市场如此疯狂地“炒梦”,那些早早埋伏的朋友气得鼻子都歪了。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是市场资金的偏好变了,还是机构的玩法升级了?
二、市梦率与市松率:机构的选择性博弈
表面上看,这是老股民碰上新问题。但曾经的“市梦率”“市松率”不也是一样的套路吗?本质上,这是5000多只股票僧多粥少的必然结果。机构可以挑挑拣拣,凭什么要按照散户的想象去发展?
以医药股为例,为什么同样是医药板块,有人赚得盆满钵满,有人却深陷套牢?比如某位朋友操作的齐心眼药,市盈率低至15倍,看似极具投资价值。但用量化工具观察其“机构交易特征”,会发现“机构库存”数据处于消失状态——这意味着机构根本没有积极参与。
纵使医药板块整体环境不错,也有领涨股带动,但缺乏机构参与的公司依然带不动。大多数散户看不清机构的动作,于是陷入两难:热门板块不敢碰,怕一买就跌;冷门板块也不敢碰,不知道何时能轮动上涨。
三、看清机构震仓:震荡中的“猫鼠游戏”
问题的核心,还是看不清机构动作。如果在股价震荡时,能分辨是机构撤退还是机构震仓洗盘,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。机构震仓是个经典行为:机构先抛压打压股价,制造恐慌,再悄悄回补在线炒股配资网,洗掉不坚定的散户。
看清这个,量化模型是利器。它能对比交易数据,识别机构震仓特征——打压后回补。对照下图,一目了然:蓝色K线代表“机构震仓”,显示打压和回补过程。散户的心理在这儿常犯错误:调整时,他们怀疑是反弹结束,恐慌抛售,结果错过机会。
再看一些常见走势,比如下面这个股票,回头看是震荡向上,每次回落都是“机构震仓”。但当时呢?散户很难判断是做头还是洗盘。心理上,这触发“模糊厌恶”(ambiguity aversion),散户讨厌不确定性,容易在震荡中迷失。
那么,如何确认是不是震仓?用“全景K线”观察机构动作的来龙去脉。如上图,橙色K线对应“机构库存”,表示机构积极参与。正是机构的持续动作,让该股在3-4月跑赢市场,上窜下跳中稳如泰山。调整时,散户疑虑反弹结束,但“机构震仓”(蓝色K线)出现,疑虑自然打消。
看清这一系列动作,机构在做什么就清晰了。信心来自真相,散户也能从弱势变主动。量化数据还原市场本相,让投资不再是猜谜游戏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PS2:
绿色k线,代表「强吐」,即「强力回吐」行为,表示前期获利资金回吐,做空力度加大。
玫红色k线,代表「强补」,即「强力回补」行为,表示前期做空资金回补仓位,做多力度加大。
PS3:
「全景k线」数据是将:机构库存、空头回补、资金交点、强力回补、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,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,态进行映射。样,观察市场,能够更直观、更全面、更系统。
四、数据异动:游资活跃,散户的机会在哪?
今天指数波动不大,但量化统计显示,“即时游资”和“首日游资”数据都在增长,说明游资动作更活跃了。为什么?指数稳如泰山,个股却波动剧烈,给了游资可乘之机。散户常纳闷:“指数没动,我的股怎么跌了?”这又是机构与散户的博弈——游资利用小波动制造机会,散户却因看不清而焦虑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